|
35歲是個坎,找工作的坎。 為什么? 因為在中國,大多數的企業都把用工的年齡界定在了35歲。 大到體制內從事鐵飯碗工作的人,小到一個最普通的導購銷售員,很多職業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內。
所以,作為35歲“大齡”的這一部分人,在想找工作或者在想去打拼的時候,遭遇的第一道坎就是年齡的坎! 畢竟,對于大多數用人單位來說,他們拼不過年輕人的體力,跟不上年輕人的精力,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時代, 除非能力極強,否則給企業帶不來多少價值。 之前看過一個《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》,調研數據顯示,有58.5%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中年危機,隨著工作年限增長,職場人士對中年危機的感受與日俱增。 而這將近六成的中年危機群體里,70后占了89.8%,80后占了81.6%,甚至剛過30歲的第一批90后,也有51.4%的人感受到了中年危機的來襲。 我有一個朋友小陳今年即將滿31歲,是一名互聯網標準打工人,雖然看似他入行多年經驗豐富,薪水也不錯,但看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,他也被迫產生了焦慮。 因為互聯網企業特別磨人,勞神勞力的,996、加班都是家常便飯,年輕人精力旺盛,還能吃得消。并且從性價比來說,年輕人薪資要求不是特別高,公司都愿意招年輕人。 而跟他同處互聯網行業的“老軍”們,危機感更加明顯,因此大多都會考慮轉行,通過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經驗積累,做實體線下,當然當前任何行業,都要有互聯網思維,所以大多都轉型得不錯。
但對于另外一些職業的人來說,轉型可能并不太容易,特別是很多女性結婚后因為各種原因全職在家帶孩子的,等孩子大了,出來重新找工作,這個時候才發現不管是985,還是211畢業,都很難找到工作,因為超齡了! 那怎么辦呢? 很多職業規劃師提出的建議是,選擇加入那些隨著時間累積越來越值錢的職業,比如教師、醫生、管理、保險等等,修煉一技之長,如果成為一個領域里的專家,自然會有無數企業找上門來。 那為什么這些職業會隨著時間累積越來越值錢,而不容易遭遇中年危機呢? 實際上,是因為在這些行業里,年齡是其次,職業的發展前景和勝任能力才是最大的優勢。 就拿醫生來說,醫生一般都需要讀到博士,畢業就30多歲了,然后臨床上積累一下經驗,基本都超過35歲了。但經驗對于醫生來說,是越老越吃香,就像我們經?梢钥吹酱筢t院60歲以后返聘的醫生。
又比如說做保險,保險是個朝陽行業,而國內的保險密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: 1、從宏觀角度看,在房住不炒的今天,金融投資包括保險,將是國家用來促進貨幣流通的主要經濟手段。 2、從投資工具看,房住不炒,P2P爆雷,低利率環境下,銀行都兜不住本金,基金股票這些更難保障穩定收益,而保險是為數不多的穩賺收益的投資手段。 3、平均壽命延長,生育率下降,延遲退休已經板上釘釘,教育、醫療和養老成為中產階級三大剛需問題。每一個剛需,都是壓在中產階級頭上的一座大山。 4、社保余額難以為繼,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,國家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……種種跡象,都能看出保險發展從行業意愿已經上升到國家意愿。 另外做保險相比其他職業來說,還有不可比擬的優勢: ①保險業門檻較低,包容性較強 相比較醫生、教師、管理等,保險業門檻要低得多,如果遭遇中年危機,轉行卻沒有別的技能,那么做保險是個不錯的選擇。畢竟在保險行業里,都是靠業績說話,如果業績好,還有升職的機會。 ②時間自由度相對比較高 一個從互聯網公司跳到保險行業的朋友告訴我,他在保險公司最忙的時候,也比他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時要閑很多。這種既自由休閑,又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的職業,也更能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。
③收入可觀,階梯透明 在保險業,你的收入與你的個人業績直接相關,銷售做得好,傭金就多。而且升職加薪全都跟業績掛鉤,很少有辦公室政治,成長階梯非常透明。 ④成長性比較好 保險業作為金融三駕馬車之一,每天都能接觸到最前沿的金融、經濟和投資理財知識,各種培訓學習也都會推動你不斷學習。 同時,保險業的天花板也非常高,只要你一心向上,多的是可供你沖刺的行業榮譽。 很明顯,這四條優勢對很多人都非常有誘惑力,無論是遭遇中年危機的職場人,找工作不順利的大學生,還是在企業競爭中失敗的中層干部等等。保險,都可以讓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重新找到存在感,實現自我價值。
綜上所述,35歲找不到工作也別焦慮,試著給自己重新找一條出路,也許就迎來了人生的另一種轉機。 |